日常防晒,您真的不需要涂那么多
日常防晒,防晒指数(SPF值)多少最合适
防晒霜用多少,主要看环境中紫外线的强度和防晒霜的防晒能力。日常通勤接触的光线主要有自然光、灯光和各种电子产品发出的光线。
自然光的紫外线最强,是防护的重点。在室内,大约有10%的UVB和74%的UVA可以穿透普通玻璃进入室内。如果不是经常靠窗被太阳直射,自然光经过玻璃阻挡和周围物体的吸收,能够反射到皮肤上的紫外线非常少,轻微防护就能避免紫外线的伤害。
日常通勤,待在户外的时间通常都比较短,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直接暴露在阳光下。皮肤接触的光线主要来自周围物体反射的光线,紫外线强度比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降低很多。
灯光、电脑、电视、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发出的光线,紫外线强度非常低,甚至可以忽略,轻微防护就可以了。
日常通勤,紫外线强度低,照射时间短,SPF15~20,PA++就能够满足皮肤的防晒需求了。然而,最近几年国内防晒霜疯狂内卷,绝大多数防晒霜的SPF值都在50或者以上,SPF30的防晒霜都不多见,更别说SPF15~20的防晒霜。
受到这股潮流的影响,大多数小伙伴都在使用高防晒指数的防晒霜。而防晒指数越高,肤感越油腻、厚重,如果涂标准用量——一个硬币大小,肤感普遍不佳。糟糕的使用肤感,会让消费者无意识地减少防晒霜用量,很多只用了标准用量的一半,甚至四分之一。防晒霜涂不够,是否还能满足日常防晒的需求?
防晒霜用量和防晒值(SPF)的关系
有研究显示,随着防晒霜用量减少,防晒指数(SPF值)呈线性下降,具体对应关系如下图:
当防晒霜用量为标准用量(2mg/cm2)的75%(1.5mg/cm2)时,SPF50、SPF30的防晒霜,防晒效果(SPF值)约为原来的一半;用量为一半时,防晒效果(SPF值)约为原来的30%;用量为标准用量的四分之一时,防晒效果(SPF值)约为原来的10%。
这样计算下来,如果使用SPF50的防晒霜,使用标准用量的60%,SPF约为15~20,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通勤的防晒需求。60%用量,挤在手心,大概相当于一个1.9厘米的圆(标准用量是一个2.5厘米的圆)。如下图:
如果使用SPF30的防晒霜,要使用标准用量的80%以上,才能满足日常防晒需求。如果用量为标准用量的四分之一,SPF30~50的防晒霜SPF值只有3~5,满足不了皮肤的防晒需求,只比不用防晒霜好一点点。
综上,日常通勤紫外线强度低,照射时间短,不需要太高防晒指数的防晒霜。如果您用了SPF50的高防晒指数防晒霜,使用标准用量的60%以上,就可以满足日常防晒需求,不需要涂一个硬币大小的量。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,或者工作环境紫外线强度高,就要老老实实涂一个硬币大小。
参考文献:
[1]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mount of sunscreen applied and the sun protection factor in Asian skin
[2]The role of glass as a barrier against the transmission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: an experimental study
[3]防晒化妆品日光防护系数与使用剂量的关系
[4]日光灯中小剂量紫外辐射对人体皮肤健康的影响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