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

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(以下简称“地面站”)1986年建成并投入运行,邓小平同志为地面站亲笔题写站名。
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名
地面站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,也是国际资源卫星地面站网的重要成员。目前在轨卫星任务43颗,是世界上接收与处理卫星数量最多的机构之一,也是我国时间最长的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历史档案库,为启蒙和推动我国遥感应用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。
地面站现建有密云、喀什、三亚、昆明、北极5个卫星接收站,具有覆盖我国全部领土和亚洲70%陆地区域的卫星数据实时、无缝接收能力,以及全球卫星数据的快速获取能力。规模体量和卫星任务接收量位居世界民用卫星地面站前列。
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、喀什、三亚、昆明、北极接收站接收覆盖范围示意图
密云卫星接收站于1986年建成并开始运行,现拥有9套接收天线及配套的数据接收、记录和数据传输设备,接收范围覆盖我国中部、东北地区及相邻境外地区。
密云卫星数据接收站
喀什卫星接收站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,现拥有8套接收天线及配套的数据接收、记录和数据传输设备,接收范围覆盖我国西部以及中亚邻国等区域。
喀什卫星数据接收站
三亚卫星接收站于2010年建成并投入运行,现拥有6套接收天线及配套的数据接收、记录和数据传输设备,接收范围覆盖我国南海以及东南亚邻国等区域。
三亚卫星数据接收站
昆明卫星接收站2016年5月投入试运行,目前拥有1套7.3米数据接收天线系统,采用远程控制自动化运行模式(无人值守),接收范围覆盖我国西南以及周边地区。
昆明卫星数据接收站
北极卫星接收站位于瑞典基律纳,于2016年12月建成并投入运行,目前拥有1套12米S/X/Ka三频数据接收天线系统,采用远程控制自动化运行模式(无人值守),具备对全球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的接收能力。
北极卫星接收站
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,地面站已形成了完整的卫星数据接收、传输、存档、处理、分发体系,即以北京总部运行管理、数据处理、用户服务平台为中心,密云站、喀什站、三亚站、昆明站、北极站为数据接收网的运行格局。成为我国空间信息关键基础设施。
1986年,地面站开始接收和处理美国LANDSAT-5卫星光学卫星数据。1993年,开始接收和处理欧空局ERS-1和日本JERS-1卫星合成孔径雷达(SAR)数据,实现了全天时和全天候的对地观测。1997和2008年,分别实现加拿大RADARSAT-1和RADARSAT-2卫星数据的接收和处理,拥有了国际最先进的民用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数据源,多模式、全极化、高空间分辨率等成为其突出的优势。2002年开始接收和处理的法国SPOT-5卫星,以其灵活的观测模式、较高的空间分辨率、高质量的可靠运行,成为最成功的业务化运行卫星之一。2015年,地面站开始接收和处理的法国Pleiades卫星数据,其空间分辨率达到0.5米,是到目前地面站所接收的最高分辨率的卫星数据。2022年3月,地面站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认证的美国LANDSAT-9卫星国际地面站,即将向全国用户提供数据产品和增值服务。
从1999年开始,我国所发射的一系列对地观测卫星均由地面站负责接收,包括CBERS-01、CBERS-02、CBERS-02B、CBERS-04、CBERS-04A、HJ-1A、HJ-1B、HJ-1C、HJ-2A、HJ-2B、资源系列卫星02C、02D(ZY-02C、ZY-02D)、资源三号系列卫星01、02、03(ZY3-01/02/03)、实践九号A、B、高分一号、二号、三号、四号、六号、七号卫星(GF-1/2/3/4/6/7)、高分一号02、03、04星(GF-1B/1C/1D)、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(GFDM01)、电磁监测试验卫星(CSES)、1米C-SAR卫星(GF-3B、GF-3C)、高分五号02卫星(GF-5B)、太阳探测01卫星(SCSY-1)、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(SDGSAT-1)、资源一号02E(ZY-1F)、陆地探测一号卫星01组A星(LT-1A)、陆地探测一号卫星01组B星(LT-1B)、大气环境监测卫星(DQ-01)、陆地生态碳监测卫星(CM-1)等卫星。为农业、林业、水利、环保、城市建设、重大灾害应急监测等多个领域相关工作的开展,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,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。
2011年,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正式启动,地面站承担近地轨道空间科学卫星的跟踪、接收、记录和传输任务,从而将数据接收业务从对地观测领域拓展至空间科学领域。2015年开始,地面站相继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科学卫星-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、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、量子科学实验卫星、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、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、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、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数据的高质量可靠接收,为其取得重大应用成果作出了贡献。
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国内外卫星情况
编号
卫星名称
所属国家或组织
开始接收时间
当前接收
1
LANDSAT-5
美国
1986
2
ERS-1
欧空局
1993
3
JERS-1
日本
1993
4
ERS-2
欧空局
1995
5
RADARSAT-1
加拿大
1997
6
SPOT-1
法国
1998
7
SPOT-2
法国
1998
8
CBERS-01
中国、巴西
1999
9
SPOT-4
法国
1999
10
LANDSAT-7
美国
2000
11
SPOT-5
法国
2002
12
ENVISAT
欧空局
2003
13
CBERS-02
中国、巴西
2003
14
RESOURCESAT-1
印度
2005
15
CBERS-02B
中国、巴西
2007
16
RADARSAT-2
加拿大
2008
√
17
HJ-1A
中国
2008
√
18
HJ-1B
中国
2008
19
THEOS
泰国
2011
20
资源一号02C(ZY-02C)
中国
2011
√
21
资源三号(ZY3-01)
中国
2012
√
22
实践九号A星
中国
2012
23
实践九号B星
中国
2012
24
HJ-1C
中国
2012
25
高分一号(GF-1)
中国
2013
√
26
SPOT-6
法国
2013
√
27
LANDSAT-8
美国
2013
√
28
高分二号(GF-2)
中国
2014
√
29
CBERS-04
中国、巴西
2014
√
30
SPOT-7
法国
2014
√
31
PLEIADES-1A
法国
2015
√
32
PLEIADES-1B
法国
2015
√
33
NPP
美国
2015
34
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
中国
2015
√
35
高分四号(GF-4)
中国
2016
√
36
实践十号
中国
2016
37
资源三号02星(ZY3-02)
中国
2016
√
38
量子科学实验卫星
中国
2016
√
39
高分三号(GF-3)
中国
2016
√
40
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
中国
2017
√
41
电磁监测试验卫星(CSES)
中国
2018
√
42
高分一号02星(GF-1B)
中国
2018
√
43
高分一号03星(GF-1C)
中国
2018
√
44
高分一号04星(GF-1D)
中国
2018
√
45
高分五号(GF-5)
中国
2018
46
高分六号(GF-6)
中国
2018
√
47
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
中国
2019
√
48
资源一号02D(ZY-02D)
中国
2019
√
49
高分七号(GF-7)
中国
2019
√
50
CBERS-04A
中国
2019
√
51
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(GFDM01)
中国
2020
√
52
资源三号03星(ZY3-03)
中国
2020
√
53
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(KX-8A/8B)
中国
2020
√
54
HJ-2A
中国
2020
√
55
HJ-2B
中国
2020
√
56
1米C-SAR卫星(GF-3B)
中国
2021
√
57
高分五号02卫星(GF-5B)
中国
2021
√
58
太阳探测01卫星(SCSY-1)
中国
2021
√
59
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(SDGSAT-1)
中国
2021
√
60
资源一号02E(ZY-1F)
中国
2021
√
61
LANDSAT-9
中国
2022
√
62
1米C-SAR卫星(GF-3C)
中国
2022
√
63
陆地探测一号卫星01组A星(LT-1A)
中国
2022
√
64
陆地探测一号卫星01组B星(LT-1B)
中国
2022
√
65
大气环境监测卫星(DQ-01)
中国
2022
√
66
陆地生态碳监测卫星(CM-1)
中国
2022
√
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组织结构图
地面站主要能力指标:
1)建设有密云、喀什、三亚、昆明、北极5个卫星数据接收接收站,共计27部卫星数据接收天线,建站至今承担的国内外卫星任务达60余颗。
2)数据接收系统具备S、X、Ka频段,双圆极化的的卫星下行数据接收能力;卫星数据接收的码速率达到2*800Mbps(X频段)和4×1.5Gbps(Ka频段)。
3)数据记录系统具备多颗国内外卫星数据的实时记录、快视和传输能力,最高能够支持4通道总计6000Mbps的数据记录。
4)数据传输系统专线链路带宽利用率达到80%以上,互联网链路带宽利用率达到70%以上。
5)运行管理系统具备极轨对地观测卫星、静止对地观测卫星、空间科学卫星等二十余颗国内外卫星的业务运行管理能力,实现自动化协同运行。
6)昆明站、北极站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运行,运行状态可靠稳定。
7)拥有多套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国外卫星数据处理系统,数据产品的规格和质量与国际同类产品完全一致。
8)提供各类卫星存档数据的在线检索、产品订购、下载交付等服务功能,数据规模超过580TB,对外数据分发服务总量超过380TB。
地面站首套15米口径接收天线
S/X/Ka三频段接收天线,在我国民用地面站首次成功跟踪接收Ka频段极轨卫星
密云接收站机房